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搜索
查看: 5370|回复: 7

[原创] STM32L4零基础学习笔记(五)串口通讯之简单接收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9

主题

57

帖子

0

蝴蝶豆

中级会员

最后登录
2017-12-5
发表于 2017-11-6 08:3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D5Power 于 2017-11-16 16:44 编辑

向前翻页:STM32L4零基础学习笔记(四)串口通讯

前面的笔记中,小D研究了如何通过串口模块(CH340)进行数据的发送。在本篇笔记中,我们会尝试从电脑发送数据到开发板。并通知电脑已经收到数据。

一、发送数据的扩展——实现printf

printf是一个小D非常喜欢的调试工具。而在前面的代码编写中,我发现这玩意写进去好像没有什么卵用。于是查了一下资料。原来在单片机中,printf是要自己通过串口发送来实现的(实际上输出的内容会出现在sscom软件中。)至于原理是怎么样的,现在不去深究。直接把代码贴进自己项目先用着。在此感谢各位前辈的无私奉献。

首先,需要进行一个函数声明(可以直接写在main.c中)

int fputc(int ch,FILE *f);

然后,进行函数实现:

int fputc(int ch,FILE *f)
{
uint8_t temp[1]={ch};
HAL_UART_Transmit(&huart2,temp,1,2);
}

从代码中不难看出,其实就是通过HAL库的发送方法,将信息通过UART2发送出去。如果你的项目里使用的是其他串口,请注意修改。

现在,只需要正常的使用printf,在SSCOM软件中就可以看到输出了。可以开心的用printf调试啦。

二、一个小技巧

仔细观察STMCube帮我们生成的代码,小D发现,注释中标明了用户自己编写代码的区域。例如:

/* USER CODE BEGIN PV */
/* Private variables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*/

/* USER CODE END PV */

或者

/* USER CODE BEGIN 1 */

/* USER CODE END 1 */

因为我们经常需要在后期通过STMCubeMX修改项目配置,进而重新生成代码。此时,写在这些注释中间的代码,是不会被替换掉的。所以,养成好的习惯很重要。记得把自己的代码写在这些注释块中间,可以省掉不少重复敲代码的时间呢。

三、进入正题

在翻阅网上的资料后,小D决定使用来HAL_UART_Recive_IT来进行接收。于是冒冒失失就按照例子把代码敲进去了。结果调试发现,并没有什么卵用。传说中的HAL_UART_RxCpltCallback方法根本不会运行。那么,到底是为什么呢?

HAL_UART_Recive_IT并不会影响主程序的运行,而是在收到规定长度的数据后,再通过HAL_UART_RxCpltCallback进行回调。那么,应该是中断没有被触发。经过多方查证,终于发现。中断模式必须要自己在STMCubeMX中配置,才会被启用。很多的新手引导贴都忽略了这个环节(估计是因为太基础了吧)。

打开STMCubeMX,通过Open Project打开自己的项目(啥?你不知道怎么打开,可以直接找到项目的保存目录,里面有一个.ioc的文件,双击,或打开项目时选择它都可以)。

然后到配置界面(Configration)中,点击对应的串口,例如我的是USART2,然后找到中断设置(NVIC Setting),设置为允许中断(打勾即可)。如下图:

1.png

设置好后,重新生成代码。如果忘记了如何重新生成代码,可以参考本篇笔记

首先,我们需要一个用来接收数据的缓冲区。因此,在全局变量中,我们声明了buffer,用来接收数据:

uint8_t buffer[512] = "";

然后,回到MDK中,打开main.c。在main函数中的while循环前,加入以下代码:

if(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2,(uint8_t *)&buffer,1)!=HAL_OK)
  {
    printf("Recived error.");
  }

然后,实现HAL_UART_RxCpltCallback方法:

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(UART_HandleTypeDef *UartHandle)
{
    printf("Recived data.");
    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2,(uint8_t *)&buffer,1);
}

当收到数据的时候,打印Recived data。

编译并上传入开发板,然后运行。每次在SSCOM中点击发送数据。就会收到开发板返回来的打印信息了。如下图:

2.png

说明开发板已经收到我们的数据了。并且还给出了响应。不过每次只收1个字节这种事情的确比较蛋疼。在实际的通讯中肯定不方便。原来在开发游戏的时候,我们一般都会采用自己的二进制协议来传输数据。那么,能不能把这些协议在单片机上实现呢?动手研究一下吧。

下一篇:STM32L4零基础学习笔记(六)串口通讯之踩到的坑

----------------我是淫荡的分割线----------------

  广告时间,编写中的笔记会在我个人的公众号进行,请各位高手斧正。

qrcode_for_gh_bb8c73d98b29_344.jpg

评分

参与人数 1ST金币 +6 收起 理由
MrJiu + 6 支持基础知识。。。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9

主题

57

帖子

0

蝴蝶豆

中级会员

最后登录
2017-12-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1-6 08:43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汗,是刚好赶上管理员上班么,秒审啊@creep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35

主题

458

帖子

93

蝴蝶豆

版主

最后登录
2020-9-9
发表于 2017-11-6 09:02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重定向已经太low了,
可以直接调用vsnprintf,这样用户只需要实现一个串口发送str的函数即可,有时候log不仅仅是串口,还可以是lcd、sd卡等等,所以这个发送str的目的地可以随意设置,比重定向fputs、fgets方便多了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9

主题

57

帖子

0

蝴蝶豆

中级会员

最后登录
2017-12-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1-6 09:07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Inc_brza 发表于 2017-11-6 09:02
重定向已经太low了,
可以直接调用vsnprintf,这样用户只需要实现一个串口发送str的函数即可,有时候log不 ...

收到!感谢指教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3

主题

1002

帖子

363

蝴蝶豆

版主

最后登录
2021-4-15
发表于 2017-11-7 11:31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顶。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9

主题

57

帖子

0

蝴蝶豆

中级会员

最后登录
2017-12-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1-7 15:28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D5Power 于 2017-11-7 15:29 编辑

感谢版主大大打赏
顺便请教下,为什么开发板收到由SSCOM发过来的数据,跟我发出的不一样。哪怕只有1个字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2

主题

11

帖子

0

蝴蝶豆

初级会员

最后登录
2018-1-25
发表于 2017-11-17 00:14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请问 if(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2,(uint8_t *)&buffer,1)!=HAL_OK)
  {
    printf("Recived error.");
  }
为什么要写在while(1)前呢
还有 如果不调用回调函数 可以吗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9

主题

57

帖子

0

蝴蝶豆

中级会员

最后登录
2017-12-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1-17 08:31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april1818 发表于 2017-11-17 00:14
请问 if(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2,(uint8_t *)&buffer,1)!=HAL_OK)
  {
    printf("Recived error."); ...

Recive_IT是会触发中断的。这样写是因为我希望在中断中去处理收到的数据(比如推进自己的缓冲区,等待解包处理。)。因此,在主循环开始前,设置收取1个字节的中断。然后在中断函数中,处理完这个字节,继续设置下一个中断。从而使中断连续运行。

具体后续的写法,可以参考第七篇笔记:简单数据协议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/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3 下一条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-意法半导体STM32/STM8技术社区

GMT+8, 2024-3-29 09:32 , Processed in 1.208314 second(s), 4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